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教育教学 > 教学研究

专家引领明方向 特色发展谱新篇——京源学校举行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论证会

为助力学术型学校建设,提升教师科研能力,推动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,10月23日,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《“双减”背景下构建高质量京剧特色课后服务模式的实践研究》开题论证会在京源学校举行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敬杰、京剧表演艺术家王玉珍、石景山区非遗传承保护中心理论调研部负责人周继红、光明网非遗发布栏目总编辑董云、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数字出版部副主任孙涛等专家领导莅临指导,京源学校领导、课题组成员参会。

会议由学校党委委员、学术委员会主任周春红主持,董艳杰老师代表课题组从课题研究背景、研究目标、研究内容、研究方法、研究成果以及课题组成员分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。

在专家点评环节,国家课后服务领域资深专家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敬杰博士对开题论证进行了详细指导。他指出:该研究选题准确,具有明显的政治、教育、实践和育人意义。研究基础扎实,人员和资源状况良好,研究前期工作有保障。研究布局合理、效率高。同时对研究内容、研究方法、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。

京剧表演艺术家、国家一级演员王玉珍老师从京剧专业培养角度进行了指导,强调京剧教育要注重学生传统美德和行为规范的培养,提出高质量课后服务教师团队需具备坚定的思想基础、政治上的坚定性以及工作能力,并以京剧作为培养学生中国情、中国心和中国味的支撑点。

在交流研讨环节,来自石景山区非遗保护中心、光明网非遗栏目、中国数字集团的专家领导也对课题提出了宝贵建议,为课题研究的有效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。

学校党委书记简道寅向与会专家、嘉宾介绍了学校京剧教育的发展历程,从学校人均能演出1-2首京剧唱段的目标建立到今天形成的“金帆三坚持”特色,从全面实施京剧普及浸润行动到拔尖人才培养,从学生艺术素养能力提升到“真善美”校园文化的形成,在社会各界支持帮助和学校师生共同努力下,辛勤的汗水已浇灌出朵朵国粹之花。

最后,吴学安校长代表学校感谢社会各界对学校京剧教育的关注与支持,指出在“双减”背景下,要充分发挥学校办学特色和中小幼一体化育人优势,扎实做好课题研究,推动学校京剧教育高质量发展,实现学生的学业成绩和面向未来能力的双重培养,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,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。

本次开题,不仅让课题组成员对研究的课题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,更加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和目标,同时也带动了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,激励学校广大教师自觉投身教育科研活动,学校也将以课题为引领,推动学校教育新质生产力建设,促进学校教育质量高质发展,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。